要闻快报

我为群众办实事 养护工程暖民心

发布日期:2021-09-06 阅读:0

为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、获得感和满意度,公路中心把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。作为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内容,廊坊干线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不仅涉及人民群众行车安全,也影响全市对外形象和经济发展。为提供良好的出行环境,公路中心今年实施大中修工程8项80余公里,总投资1.05亿元。截至目前,5项工程主体已基本完工,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,全部工程计划于10月底前完工。

“让百姓走得畅、走得好,是我们的心愿。”这句朴实的话语,激励着廊坊公路人用辛勤谱写、用汗水浇筑出公路建设的精品工程。工程开工以来,公路中心克服重重困难,创新举措、提前谋划,提早着手,一手抓疫情防控,一手抓项目推进,全力推进工程项目建设步伐,早日为群众铺筑幸福路。

谋创新,力促项目管理水平提升。首次引入第三方项目咨询管理服务。公路中心认真总结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,结合预算造价控制值编制费的批复情况和《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管理编制办法》规定,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首次引入第三方专业咨询服务机构,在工程量清单编制、招标控制价编制、施工阶段造价咨询等方面提供咨询服务,达到了提升管理效率、合理合规使用资金的目的。高标准开展从业人员培训。为切实提高项目从业人员专业素质,公路中心打破常规,与中交畅达(北京)公路技术研究院合作,组织参建单位参加公路沥青路面、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管控、资料归档与竣(交)工验收研修班,培训内容涵盖工程质量管理、质量评定、项目管理等方面,工程项目技术和管理人员共计30余人参加了培训。通过高标准、专业化的培训,进一步提升了我市普通干线公路养护工程施工与管理水平。

严管控,实施工程质量动态管理。在严格执行“政府监督、业主管理、监理管控、施工自检”的四级质量保证管理体系的同时,公路中心成立专门机构,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各项目进行全过程动态管理,主要针对施工方案审批、工程计量审核以及施工合同执行情况等。施工期间项目工程师对施工过程进行动态跟踪检查,形成驻地监理与业主代表双重管控机制,严格控制工程质量。多次召开工地现场会议,及时解决处理工程中存在的隐患和技术难题,并开展汛期检查、安全生产检查以及联合质量监督部门对工程进行全面检查等,挖掘质量隐患,研究解决途径,确保工程质量。

抓规范,严格项目程序合同管理。为实现工程项目的规范化管理,严格执行招投标程序,采用电子招投标系统,全过程网上操作,全过程交易中心监督,全过程招标信息公开,真正做到公平、公正、公开。强化合同管理,要求每个项目业主必须按照规定与施工单位、监理单位、检测单位分别签订工程各项合同,严格督导落实,强化履约检查,做到管理职责明确、程序规范,为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和项目的规范化管理奠定坚实基础。规范交竣工管理、计量支付、工程审计、资料模板化等,逐步实现管理的规范化、标准化。

多举措,确保养护工程施工安全。牢固树立安全生产底线意识,把安全生产与质量进度一同部署、一体督导、一并检查,多措并举抓好施工安全管理。注重安全合同管理。与施工单位签订《安全生产合同》,明确责任与义务,用合同约束施工行为。周密落实安全举措。认真审核施工单位《交通组织方案》,严格按照《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》规范设置标志和安全设施;施工现场设置专职安全员,施工作业人员着警示服,机械设备悬挂警示标志;遇到雨雾天气时在交通控制区的两端设置红色或黄色闪光警示灯,增强提醒与警示效果等,确保各项安全生产措施落实、落细。积极开展载体活动。结合平安工地、项目督查、安全生产检查等专题载体活动,加大督导检查力度,对检查出的问题,要求施工单位及时整改,确保不出现安全生产事故。

促环保,狠抓施工现场大气治理。按照《干线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》和《干线公路养护工程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办法》,各施工单位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环保工作方案。工程区域内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向市环境主管部门登记报送相关信息,并将认定后的排放标准标识粘贴于显著位置。加大对工地扬尘、污水、噪声等环保工作治理力度,工地环保工作做到规范化、标准化,打造工地环保新形象。

强服务,以方便百姓出行为宗旨。充分考虑沿途百姓对方便出行的需求,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公路服务水平,通过广播、电视、网络、出租车电子显示屏等媒介及时发布施工、断交等路况信息,并重点解决工程建设和保障畅通的关系,对于能采取半幅施工的大中修工程绝不断交施工,同时严格规范施工现场管理,确保不因施工导致交通事故,保障通行顺畅;对于交通量大不适于半幅施工的路段,优化施工方案,为避开交通高峰期,减少对周边居民及商铺的正常出行及经营,采取夜间施工、错峰施工;对于必须采取断交施工的,合理规划绕行路线,并提前发布绕行公告,设置绕行指示标志,将施工给群众出行带来的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。